大理的风景看不完,大理的美食吃不完,大理的文化品不完,大理的民俗也说不完!大理这片土地实在太神奇,掐新娘,祭本主,唱花灯……大理十三个世居民族,都各自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。
大理本主节 大理坝子,白族聚集,本主崇拜是白族人古老的信仰。每逢本主诞辰,就是白族盛大的本主节,请神、迎神、祭神、娱神,迎送本主,村民们都要聚集,诵经唱文,焚香磕头,进行歌舞表演、游乐、竞技等活动。
掐新娘 “掐一把喜洋洋,掐两把幸福长,掐掐扭扭闹洞房”。在大理,新娘出嫁,亲朋好友要以“掐”表祝福。掐得越痛,说明对新娘的祝福越深。
三月街 “千年赶一街,一街赶千年”的大理白族三月街,是白族人民传统盛大的节日,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,商人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盛会。三月街不仅是规模盛大的物资交流会,还是白族人赛马、唱歌的狂欢节!好看好玩的根本停不下来!
开海节 在大理是双廊镇红山半岛盛行着一种古老的民俗,赶海、祭海,也就是“开海节”。舞龙耍狮、唱大本曲、对白族调子、进行赛龙船和捕鱼活动,祈求风调雨顺,鱼虾丰收。千帆点点散落在一片蓝色的湖面,场面震撼。
绕三灵 “三日逛北,四日逛南,五日返家园”,说的就是白族的绕三灵。白族绕三灵是一场特殊的“情人会”。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四日,祭祀、对歌、赶集、跳舞,要热闹三天!
巍山火把节 巍山是彝族回族自治县,一到农历六月二十五——火把节,这里就变成狂欢的欢乐场。彝族人生性豪放热情,像是一束束燃烧的火把,热烈、奔放。古城的大街小巷,都被这火光填满,洋溢着热闹与喜气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 巍山小吃节 巍山被誉为吃货的天堂。巍山有 火巴 肉饵丝、一根面、卷粉、蜜饯、咸菜、青糕、面片……每年三月份左右,这里就变成了吃货的天堂,好吃的东西说不完,更是吃不尽!
漾濞核桃节 漾濞是著名的“核桃之乡”,每年九月,核桃成熟,漾濞都会举行一场“核桃节”。品新鲜核桃,尝特色小吃,赏民族歌舞,十分热闹。
漾濞彝族大刀舞 漾濞是彝族自治县,这里是核桃之乡,更是彝族人的天地。这里的彝族大刀舞,融合彝族元素,以最原始的方式,表现出彝族人的粗犷与豪迈。
永平曲硐伊斯兰文化 曲硐依山傍水,背靠博南山,前临银江河,博南古道穿村而过,回族村落聚集于此。七百多年传统回族文化扎根曲硐,回族的饮食习俗、待客之道、礼拜婚嫁丧葬等习俗有着独特的文化韵味。
弥渡花灯节 弥渡是“小河淌水”的故乡。在这“花灯之乡”,流传着“九个弥渡人是十个会唱灯”的说法。每年的正月十五花灯节,内容丰富、场面热闹的原生态花灯都会在广场“闹”起来!
祥云尝新节 祥云波罗村,是一个典型的彝族村寨。这里世代耕稻,每年稻米成熟,村民们都身着盛装,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品尝新米饭,俗称“尝新节”。唱歌跳舞、打陀螺、扭扁担,妙趣横生的民俗活动,都是源于日常的生产和劳作。 宾川拉乌歌会 能歌善舞,是彝族人的标志。在那个每天都在山间劳作的年代,为了解除疲乏,你一言我一语,一唱一合的山歌对唱,就是山间一道靓丽风景线。这样的娱乐方式,流传至今,变成了世代青年男女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。除了山歌对唱,这里的拉乌“打跳”也是很有特色。
云龙吹吹腔 云龙是以白族为主,多民族混居的县。白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,形成独特的艺术文化形式。白族吹吹腔,伴奏以唢呐为主,又名“唢呐戏”。吹吹腔通常以“三七一五”的句式来呈现,脸谱大多用红、黄、蓝、黑四种颜色来描绘。吹吹腔,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,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流传至今。
剑川石宝山歌会 剑川是阿鹏哥的故乡,素有“木雕之乡”、“白曲之乡”“文化名邦”美誉。“心肝票,票心肝”,歌声悠扬婉转,情意绵绵。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,弹弦对歌、演唱白曲,音乐响彻石宝山。
鹤庆甸北田埂调 “小妹有苦无处叙。月亮偏西篱墙冷”,田埂调相比亮丽高亢的山歌,更加婉转含蓄,悠扬动听。在鹤庆甸北,无论男女老少,几乎个个都能听能唱。田间劳作清苦,一曲小调唱得人心暖和和。
洱源凤羽“开秧门” 小满时节,春耕插秧,洱源凤羽镇都会进行一场祭祀活动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这就是“开秧门”。弹三弦、吹唢呐、祈丰收,这是来自田间地头最淳朴的祈愿。
南涧跳菜 南涧,是“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”。跳菜,起源于南涧无量山、哀牢山一带的彝族村落。彝族人生性粗狂豪放,跳菜,将这种生活的喜气与民族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。南涧跳菜的足迹遍布全国,响彻世界。
无量山樱花节 每年11、12月份,漫山遍野的樱花绽放在无量山谷,樱花浪漫,山谷幽静,配上云霞,仙境一般。无量山樱花节,不仅可以看到樱花绚烂,还能感受原生态山谷的魅力。
大理不仅有醉人的风花雪月,秀美的山河湖海,更有这些富有内涵的“行走的艺术符号”。民族习惯、信仰、生活环境的结合,形成了大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。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